关于茶的这些历史,你应该知道?
一、一箱茶叶改变人类历史
在湖南湘潭有一句谚语,湘潭人有个宝,嘴里叼个草,形容湘潭人爱吃槟榔,但湘潭并没有一棵槟榔树。这种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东西不只是槟榔,还有茶叶。
在1763年之前,整个欧洲还没有一株茶树。但从东印度公司在1664年运回英国45千克茶叶开始,英国的茶叶进口量从1830年的13608吨增长到1879年的61700吨。饮茶已经成为英国全民日常生活刚需。
1662年,葡萄牙国王胡安四世的女儿凯瑟琳·布拉甘扎远嫁伦敦,随行嫁妆中有一箱茶叶,没想到,这箱茶叶改写了人类历史。
这个凯瑟琳公主放到现在,绝对是淘宝皇冠卖家。到了英国皇宫后,广结善缘,始终坚持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宗旨,自己喜欢喝茶还不行,还带着宫里的人一起喝茶,终于把茶喝成了英国宫廷的一种时尚。
《礼记》有云,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饮茶的习惯很快从宫廷传播到了时髦的英国上流社会,然后成为了中产阶级的居家宴请必备饮品。到18世纪末,很多穷人都定期购买茶叶和食糖,一个典型的体力劳动者和他的家人每星期要购买2盎司茶叶,再加上购买用于加入茶中的食糖,这两项费用占了其家庭收入的5%-10%。
二、茶叶引发的历史节点事件
1773年的波士顿倒茶事件引发了英国军队与北美殖民地的战争,这场战争在1775年以美国独立告终。
波士顿倒茶事件
英国大量消费白银进口中国茶叶,而为了实现国内白银平衡,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最终因鸦片战争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美国人也参与了贩卖鸦片的勾当。在1818年到1833年之间,美国人共向中国走私了价值近500万美元的鸦片。美国从事这种生意的主要是拉塞尔公司( Russell& Company),该公司的一艘鸦片走私船的船长最后成为该公司的总裁,而他的继任者是瓦伦·德拉诺二世,也就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的外祖父。
三、英国人眼中的制茶工艺
1.采茶。
茶叶最经典的标准就是只采摘一芽两叶,而贡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者只摘新长出的嫩芽。
贡茶采茶标准更是严格,采茶人员都是妇女-传统上她们被描述为处女,并且她们被禁止使用蒜、葱或其他具有强烈气味的食物,也不能用手触摸茶叶-她们都戴着指尖部分开口的丝质手套,用指甲掐下茶叶的嫩芽。她们身上都带着一罐水,随时用来清洗指甲。后来贡茶的采摘工作得到进一步改进,茶叶的嫩芽是用金剪刀剪下来的。
2.绿茶制作
在加工厂中,新采摘的茶叶被平铺在笳笠上,以晾干露水和其他多余的湿气。茶叶受到的任何损伤都会导致植物细胞破裂,释放出的酶,使茶叶发酵(更准确的说是氧化)变成棕色。生产绿茶,就必须通过加热杀死酶的方法终止发酵过程。
摊凉
烤茶要用非常温和的火。将茶叶倒在一个很浅的铁锅中,放在炭火上,不停地翻动,直到将茶叶加热到发烫但是仍然可以用手抓起的程度,然后将它们一点点地倒在卷茶桌上。在用细柳条做成的卷茶桌上,工人将茶叶放在手掌和桌子之间揉捻成球,以排除湿气,并使茶叶卷曲。
如果茶叶仍然含有太多的水分,那么短暂的烘烤和揉捻过程可能要重复几次然后茶叶会被倒回到铁锅里进行长时间的最后烘烤,这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在此过程中需要不停地用手翻动茶叶,以防止它们变成黑色。
经过这一最终的烘烤程序之后,茶叶制作过程就完成了。剩下来要做的就是筛除杂质,并将茶叶分成不同的等级。
3.红茶制作
制作红茶的过程与制作绿茶的过程基本相似,只是在加工过程中不仅不阻碍而且还要促进受损茶叶的自然发酵过程。
当新采的茶叶被运送到加工厂之后,它们会在竹托盘上放上几个小时或者一个晚上。工人们首先用手翻动拍打茶叶使其变软,将其中的酶释放出来,使茶叶变成褐色,然后再进行烘烤和揉捻。
在红茶最后的烘烤过程中,所用的火候要比绿茶大得多。茶叶不是被倒在铁锅中,而是被放在筛子上进行烘烤。由炭火产生的热空气可以穿过筛子,直接作用于茶叶。在烘烤的最后阶段还要将筛子盖住,以增加温度。这一过程会使茶叶的颜色完全变黑。
阿萨姆竹茶(发酵茶)
4.乌龙茶制作。
有些茶叶的制作程序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比如乌龙茶就是在烘烤之前先让茶叶部分发酵。这些茶的外观和口味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
四、原来这些是印度茶
在1888年,印度的茶叶产量上升到了3.9万吨,英国从印度进口的茶叶数量第一次超过了从中国进口茶叶的数量。
在19世纪末,印度的茶叶产量已经接近九万吨,其中80%被出口到英国。到了1947年印度独立时,印度茶叶产量达到25.4万吨。
印度茶叶种植也走科技路线。印度茶叶协会于1900年任命了第一位科学官员,并在1912年在阿萨姆的托克莱建立了一个著名的研究站。1925年锡兰成立了茶叶研究所,主要研究通过化肥使用、种植间距、种树选择、茶树修剪、病虫害防治来提高茶叶产量。
1.阿萨姆茶
1816年,英国驻尼泊尔加德满都莱特尔上校在阿萨姆地区发现了一种可能是茶树的植物。直到1834年平安夜的那一天,茶叶委员会才宣布确认这次发现。
阿萨姆地图位置
1855年,阿萨姆茶叶产量达到了58.3万磅,而到了1880年,印度茶叶种植面积达到843平方公里,其中四分之三在阿萨姆地区。
阿萨姆茶叶
2.大吉岭茶
大吉岭地区不产茶叶,它只是因为风光优美、气候宜人而被用来建设英国在印度的疗养院,而在1841年,热爱园艺的坎贝尔总督发现茶树在大吉岭生长得很好,之后,大吉岭迅速成为了印度境内另一个早期种植茶叶的地区。
后来,经过两次英国与锡金的战争,英属大吉岭从原来一个小疗养院扩展到了一个面积为三千平方公里的地区。到1874年时,大吉岭地区共有113个种植园,73平方公里茶树,茶叶产量接近两千吨,但大吉岭茶叶以高品质而闻名,并成为衡量其他优质红茶的一个标准。
大吉岭
3.锡兰茶
在19世纪末,对于印度茶叶来说,最大的竞争不是来自中国,而是锡兰。锡兰在1972年后改名为斯里兰卡,它是离印度东南海岸32公里的一个很大的热带岛屿。
锡兰的产茶业是在咖啡业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直到1869年,锡兰的咖啡种植面积还有高达710平方公里,但不久之后,锡兰咖啡树得了一种奇怪的真菌传染病,得了这种病的咖啡树,会不断减产直至死亡。所以,锡兰1870年的咖啡出口量超过五万吨,但到了1890年则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上帝为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几乎是咖啡退出锡兰的同时,茶叶种植产业开始蒸蒸日上。到1900年,锡兰的茶叶种植面积增长到1550平方公里,每年生产6.8万吨用于出口的茶叶,但主要出口目的地还是英国。
斯里兰卡茶场
本文内容选自《茶:嗜好,开拓与帝国》,但正如书名一样,嗜好导致开拓,开拓成就帝国。
这里只是节选了作者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书中关于英国国内茶叶走私等趣闻、对南亚地区的殖民历史及发动中英鸦片战争的细节都有具体的描述。这些老牌帝国主义一边信奉上帝给予仁慈,一般拿着火枪烧杀抢掠,时至今日,似乎欧美的这种“严于待人,宽于待己”的双重标准从来都没变过。
整体上感觉,这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