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Company News
老房地基里挖出来的130年老茶,存放30年的绿茶,你敢喝吗?
前两天有一则留言,看完吓得村姑陈惊悚了半晌。
发给团队的小伙伴们看,她们也吓了一大跳。
直说是现代版的《摸金校尉》。
留言的内容是这样的:
只能说,你对茶的欣赏角度还是太窄了,但当你喝过三十年存放很好的绿茶,或在山西老宅挖出来,用腊密封的一百三十年老茶,再说什么叫"最佳"赏味期吧。至于岩茶我就不说了,我手上几十箱十,二十年前做来就是为了放的,你有这些样本再说话吧!
这是茶友针对我发表的“关于茶叶的最佳饮用期限”,而提出的不同观点。
这位茶友的意思是,茶叶不存在最佳的饮用期限,存放得越久的茶越好喝, 不管是绿茶还是什么茶,放个几十上百年,会更有风味。
并且,他还提到了两种茶,作为茶叶越老越香的佐证。
这两种茶分别是:
30年的绿茶,以及,130年的老茶。
关键的信息是,这些茶他都喝过,并且觉得味道不错。
从这条留言里,获取到这些信息之后,李麻花悄悄嘀咕了一句:喝过这两种“尘封已久”的老茶,这位茶友的身体还好吗?要不要去做个体检?
《2》
关于茶友留言里提到的“山西老宅挖出来,用腊密封的一百三十年老茶”,村姑陈看到这条留言的第一个反应是,这年份确定是真的么?
这号称130的老茶,它的年份,真的有130年吗?有没有做过碳十四检测?
如果没有,难道仅凭张三李四上下嘴皮一碰,就能断定是130年的?大家就可以闭上眼睛相信了?
并且,为何正正巧就是130年,没有多一年,也没有少一年,是不是很奇怪?
退一步说,就算这年份是真实的,那这老茶,究竟是什么茶?是什么工艺做出来的茶?六大茶类里的哪种工艺,可以让一款茶,放在地下130年,还不坏?
山西再干燥,也不能够。
蜡密封得再好,也不能够。
这位留言的茶友,看来也是有点年纪的,有社会经验的,有阅历的,吃过的盐比村姑陈吃过的饭还多的老前辈,为何还如此轻易就相信江湖上的这些话术呢?
《3》
众所周知,这一百多年来,正是中华民族最风雨飘摇,最多灾多难的岁月。
在这当中,有战乱,有运动,有天灾,有人祸。
有很多城市荒芜了,有很多房屋倒塌了,很多百姓背井离乡,很多人流离失所,更有人远渡重洋,在大洋彼岸扎下了根基,从此繁衍生息。
在那动荡的岁月里,连生存都成了问题,谁还会在乎一坛子茶叶呢?
还会小心翼翼地封起来,小心翼翼地在地底下,院子里,花树下?
不不不不不!
在院子里埋酒、在院子里的香樟树下埋酒、埋女儿红状元红,这些都是在岁月静好的时代,人们所喜欢的风花雪月。
那时候人们丰衣足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那时候人们只想着如何让这琴瑟在御的日子锦上添花。
但当战乱来临,生存成了首要考虑的因素,连祖屋老宅都可抛弃,带上金银细软逃难去,谁还会买一坛子茶,用蜡细细地封了,埋在地底下?
那时候首要考虑的不是活着么?
可能连三餐的温饱都成了问题,哪来的心思去管顾茶叶?
SO,这坛子130年的老茶,它当初是谁,基于什么样的想法,才埋下去的呢?
太奇怪了!
(画外音)李麻花:我小时候也在老房子的树下埋了一个装盐的陶罐。里面有我的一颗牙。现在拿出来,是不是可以说是两百年的古董,卖个好价钱?
村姑陈:呵呵,你该吃药了......
《4》
数了数万年历,130年前,正是1890年。
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这一年的:
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公历平年,共365天。52周零1天。农历庚寅年(虎年),闰二月,共384天。
那一年,曾文正公的弟弟曾国荃,正在创办江南水师学堂。
那一年,两广总督张之洞为了抵制洋铁入口,开工兴建汉阳铁厂。
大清朝,是绿茶的天下。那时候,普洱还仅仅只是边茶,供给边疆的少数民族饮用的常规食品。
绿茶,大家都知道,要喝个鲜,喝个嫩,喝个爽口。
红楼梦里但凡讲到喝绿茶的场合,无不是提及它的香,提及它的鲜。
这般讲鲜,讲清的茶,难道当时的人皆不知它不能久存吗?那时候还没有冰箱,储存绿茶的条件比现在还更差一些,谁还那么大胆,要将它封存起来,放三十年,放一百三十年再启出来喝呢?
酒,埋在树下,是为了陈化,是为了让酒液当中的杂质沉淀,让酒内的一些不好的物质转化掉——盖因旧时制酒工艺不发达,没有过滤系统,在酿成之后不能把酒头,酒中和酒尾完整分开来装存——这才发明了窖藏技术,让它自动陈化,净化,转化。
那绿茶,这杀了青,又不发酵的茶叶,喝的就是它的新鲜,哪来的必要埋地下净化储存呢?
若说这130年老宅底下挖出来的茶不是绿茶,是边茶,是黑茶,那更奇怪了。
黑茶全发酵,储存条件不太讲究,且它的转化与陈化要与空气接触,这埋它在地底下暗无天日又接触不到空气只能接触到湿冷的泥土,这是要干啥?
完全不能理解。
也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
《5》
想到早晨去花鸟市场买鱼的时候,停在一个摊位前,那上面摆着一个木头模具,是从前做糕点的。
是两条鱼的图案。
掌柜的说,这是清朝时候福州过年做米糕的模具。是老东西了,是从太祖奶奶的手里留下来的。只要两千块钱。
我掐指算了一下,从清朝到现在,也有一百多两百年了吧。
真真是古董级的宝贝。
我当时就应该花两千块把它们买下来,再四处跟人炫耀,我是我家老宅地底下挖出来的祖先的物件!
这样的话,当人家有130年的老茶显摆的时候,我可以拿出100多200年的老模具出来压他一头,那场面想想就很酸爽!
夸张谁不会啊,吹牛谁不会啊。
在酷爱编故事的人眼里,反正吹牛又不用交税,只是在收割别人的智商税罢了。
《6》
总是有一些茶友,喜欢标新立异,特立独行。
喜欢去喝别人没有听过的茶,别人没有喝过的茶,买一些闻所未闻的小众茶。
他们当这是个性,觉得多么了不起,非凡夫俗子可比。
这样的一些茶友,最终成为了茶圈里最容易被各种新的观点,各种风潮轻易就影响到的那批人。
而他们也是最没有辨识能力的那批人。
一听到稀少,一听到珍贵,一听到有价无市,就心痒痒,就着急忙慌,就食指大动。
完全没有闲暇的时间去分析这茶究竟靠谱不靠谱,这茶是不是虚构杜撰来的,这茶的真实性是不是可考。
甚至,这茶生产过程正规不正规,这茶喝下去之后健康不健康?
这些都不在他们考虑之列。
唯新,唯奇,唯特,才是他们喝茶的标准。
而正是这种古怪的僻好,倒把他们,往喝茶的一条岔路上引去了。
那就是唯老为尊,唯奇为尊。
在此,就封他们一个名号吧。
唤作“茶大胆”,如何?

其他新闻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535-8811000
公司名称桂城茶叶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山东 烟台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17 桂城茶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02-2017 桂城茶叶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全国免费咨询电话:0535-8811000  公司地址山东 烟台